
风电公司平遥朱坑风电场以“136”安全管理模式为统领,始终保持“零差错”的记录,以“青安岗”品牌建设为抓手,围绕“以青春之力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之基”这一工作主线,充分发挥青年员工“生力军”作用,以“安全生产勇争先”的工作势头为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创先争优 打造学习型团队
“宏伟,我考考你,高压验电注意哪些安全事项?”又逢每周学习班,值长吕魏军又开始主持例行的技术讲堂,“小郭,这是我针对你上次测试情况给你出的另一份技术问答考卷,你抽空先试着自己做,不懂的及时问我。”
这样的场景在风电场已经司空见惯,一直以来,他们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采取“日提醒、常学习、重培训”的常态化模式,在培训课堂夯实理论基础,在工作现场提升安全技能,为高质量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风电场在每周的安全日活动都会进行“安全精讲堂”,改变“一人讲、大家听”的方式,通过对各种事故案例的学习,每位成员都可以发起讨论话题,针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安全短板、能力弱项等提出拼搏手机在线登陆入口对策,达到整个集体夯实理论基础,提升专业能力的目的。从日常薄弱环节进行深刻剖析,提出整改防控措施,在工作中做到了人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场站无事故、过程无危险,在部门组织的历次技术练兵中保持了集体成绩始终跻身第一的领先记录。
“青”力出击 承揽重特大任务
“晋雷,#47风力发电机组报故障了,需要登机处理。”值班员看着控制室里风机运行监控画面,立即打电话通知负责风机检修的卢晋雷。
窗外白雪皑皑,值班员看着被大雪笼罩的平遥朱坑风电场犯难了,眼下道路上的积雪厚度达10公分左右,根本不满足车辆的出行,如此好的风资源下难道只能继续这样等待吗?就在此时,晋雷已经办好工作票,准备好备品备件和工具包,穿戴好安全帽、安全衣准备徒步去处理机组故障。险峻的山路覆盖了厚厚的大雪,面对陡峭山路、冰雪严寒,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全副武装,一步一脚印,相互帮扶、艰难前进,历时2小时才安全到达#47机组塔底。他们爬上高耸入云的塔筒,在狭小的机舱里面,拆下变桨电机、更换刹车片和新抱闸、调整编码器、校验叶片角度、方向和转速,确保变桨抱闸及刹车片的正常。最终经过3小时有条不紊的故障处理,#47机组终于恢复了正常运行。推开塔筒的大门,雪花依旧漫天飞舞,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又一次踏上了回场的路。
强化管理 巩固团队硬实力
“作为风电厂职工,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周围环境危险性大或者小,都应保持最高的警惕,注重安全。一个失误,一个缺陷,亦或是一个小小的疏忽,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只有提高安全意识,才能让我们阔步向前,走向明天。”值长陈义在班后会上交流他在观看了安全宣教片之后的感受。
这是平遥朱坑风电场独具特色的“两个一”例行作业之一,在班后会上进行安全感悟交流。这是该风场自去年11月份开始实施的一项管理模式,每季度观看一部安全宣教片,然后每个成员利用班后会轮流发表一次观后感言。
“最开始我还觉得值长有点搞形式,但现在我发觉真的挺有用,值长选的宣教片真的很贴合我们实际,上次科普的那个火灾应急疏散和逃生知识,把我的一些坏毛病还改掉了。”最初还不屑“两个一”作业的小马如今对此赞不绝口。
自从场站实行“两个一”作业模式以来,每位成员的安全意识都得以明显提高,在安全管理上,人人都是监督员,不管是巡回消缺还是检修技改过程,涉及安全交底的内容,不仅在工作票上确认,还要在施工现场严格执行“手指口述”的现场交底后,才能允许开展相关作业。“两个一”已成为了他们独有的场站文化,不仅让团队的硬实力得以提升,也受到了部门以及厂级层面的一致好评。
这就是风电公司平遥朱坑风电场,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剧情以及瑰丽绚烂的华章,他们只是一直以来立足本职,却总能以创新思维谋划推进各项工作,成就了他们“安全生产勇争先”的团队魅力。他们将持续深化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以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把安全工作做细做实,在安全生产实践中绽放青春力量,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添砖增瓦,谱写无愧于新时代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