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寺河矿连采二队检修班,22名职工每日都在实践着一项简单而重要的使命:保障安全,提升效率。他们的成功经验在于务实管理,从细节做起,注重实践、实效,这是他们的成功密码。
安全治理:从细微处抓起
安全不仅仅是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班长李沁伟不仅组织观看事故教育片,更注重讨论事故案例,深挖原因,制定应对措施。每日的安全提醒不是形式,而是贴近工作实际,强调当天的重点和难点,确保每位成员明晰安全操作规程。此外,他们还建立了安全巡查制度,每位成员定期巡视工作区域,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除了组织观看事故教育片和讨论事故案例,班长李沁伟还通过开展安全演练和模拟应急情况来提高团队成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每月定期进行的安全演练,包括火灾逃生、急救处理等方面。职工张欢欢说道:“经常性的进行这些活动虽然让我们感到很疲惫,但是真真实实的让我们每位成员都能够熟悉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法和流程,提高了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我们从内心上对班长还是很感激。”
标准作业:提升效率和质量
标准作业不仅是程序,更是态度。他们不止一次地验证、优化操作流程,确保每个细节都符合规范。通过标准化作业,他们提升了工作效率,保障了设备维护质量。在标准化作业的基础上,他们还积极推行5S管理法则,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使得工作环境更加整洁、有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除了标准化作业和5S管理法则,连采二队检修班还积极倡导持续改进和精益生产理念。团队成员参与持续改进活动,提出改进建议,并与管理层共同讨论和实施,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在实践中,他们还注重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鼓励团队成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设备维护和维修的效率和精度。每个人都被鼓励参与到创新的过程中,激发了团队的创造力和活力。
团队凝聚:关怀与激励并重
团队的凝聚力源于紧密的合作与相互尊重。在连采二队检修班,团队成员之间建立了坚固的信任和友谊。他们不仅是同事,更是彼此的支柱和伙伴。班组执行着“同舟共济”理念,每位成员都感受到了团队的温暖和凝聚力。“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相处的时间要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更久,大家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共同克服困难,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这种团队精神的建立不仅增强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了整个团队的士气和向心力。”马圣林这样说道。
创新驱动:勇于尝试,不断进取
创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源于对现实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通过“每周一创新”活动,他们鼓励职工提出改进建议,持续地优化工作流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实践中,他们还鼓励团队成员参与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案,提高工作的创造力和灵活性。他们与其他部门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探讨和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和挑战。通过跨部门合作,他们能够充分利用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资源,为工作流程的优化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思路。
技能提升:实践出真知
技能培训不止于课堂,更需要实践的检验。每月的技能培训日和师带徒活动,使得职工不断地学习、实践、成长,确保了技能的持续提升。“除了传统的技术培训,他还鼓励团队成员参与外部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一旦有技能提升班或者比武赛事他便会要求我们积极的进行报名参与,让我们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为我们每个人想到适合自己的事情,然后脚踏实地的学习成长。”贾玉超说道。
连采二队检修班的管理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在于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实践。通过从细节做起,注重实效、务实管理,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取得更多的成绩,为团队的发展增添更多的动力。